清晨6点整,林修的卧室窗帘自动缓缓拉开,晨光透过智能调光玻璃洒进来,亮度刚好能唤醒沉睡中的人而不会感到刺眼。枕边的生物传感器检测到他的脑波变化,将空调温度调高了0.5度。

"早上好,林先生。"房间里响起温和的女声,"今天是5月20日,星期一,室外温度23摄氏度,空气质量优。您昨晚的睡眠质量评分为87分,比上周平均提高了3分。"

林修揉了揉眼睛,伸手去摸床头柜上的眼镜。这副智能眼镜立即启动,在他的视野右上方显示出一系列数据:心率72,血压118/75,血氧98%。所有指标都在绿色安全范围内。

"谢谢,灵境。"林修对着空气说道。他知道公寓的AI系统"灵境"能通过遍布房间的传感器捕捉到他的每一个动作和声音。

"不客气。早餐已经准备就绪,按照您的健康计划,今天推荐全麦面包配牛油果和煎蛋,还有一杯加了益生菌的燕麦奶。您的父亲昨晚发来消息,询问您本周是否有时间共进晚餐。"

林修皱了皱眉。自从母亲去世后,他和父亲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。父亲是第一批AI伦理学家,退休前在复旦大学任教,对智能科技的迅猛发展始终持保留态度。

"告诉他我这周项目很忙,下周再说吧。"林修走向浴室,热水已经放好,温度恰到好处。

镜子变成了显示屏,显示出他今天的日程安排:上午9点与客户视频会议,11点AI设计助手"创构"需要反馈,下午2点实地考察浦东新区的建筑工地...

林修看着镜中的自己,三十岁的脸庞已经隐约可见岁月的痕迹。他伸手触摸镜面,调出了皮肤分析报告。"建议增加维生素C摄入量,眼角出现初期细纹。"镜面显示道。

"灵境,帮我订购那款新出的眼部精华。"
"已经下单,预计上午10点送达。顺便提醒,您上个月的眼部护理预算已超支15%。"

林修笑了笑,AI连他的消费习惯都了如指掌。自从五年前"灵境"系统全面进入家庭生活,这样的对话已经成为日常。最初他还有些不习惯被一个算法如此了解,现在却已经离不开它了。

早餐桌上,全息投影的晨间新闻正在播放。全球AI管理委员会刚刚通过新规,要求所有智能系统必须每季度接受伦理审查。画面切换到东京,那里的机器人服务员数量首次超过人类。

"您的情绪指数偏低,建议听听音乐提升心情。"灵境突然说道。

"不用了,我只是在想工作的事。"林修咬了一口牛油果吐司。实际上,他是在想昨晚那个奇怪的梦——梦里所有人都戴着相同的白色面具,分不清谁是人类谁是AI。

林修的职业是"人机协作设计师",专门负责建筑项目中人类创意与AI效率的结合。这在十年前还是个不存在的职业,如今却已成为建筑行业的标准配置。

上午8:30,林修戴上神经接口头环,启动了工作模式。他的公寓瞬间变成了虚拟办公室,四周墙壁变成了透明的数据流,各种建筑模型悬浮在空中。

"早上好,创构。"林修对着空气说。

"早安,林先生。"一个温和的男声回应道,"我已经完成了陆家嘴文化中心的三套初步设计方案,等待您的审阅。"

三幅全息建筑模型在林修面前展开,每一个都精妙绝伦,融合了最前沿的参数化设计和传统东方美学。林修用手指旋转着模型,放大查看细节。

"B方案的曲面结构力学评估如何?"
"经过137次模拟测试,抗震性能达到最高标准,但施工成本会超出预算12%。"

林修点点头,开始手动调整一些细节。虽然AI能设计出完美的建筑,但客户往往更喜欢看到"人类设计师的独特触感"。这就是他存在的价值——为冰冷的算法注入所谓的人性温度。

视频会议准时开始。屏幕对面的日本客户山本先生实际上是一个高度仿真的数字人,代表远在东京的真实山本。这种"数字分身"技术去年才开始商用,现在已经相当普及。

"林先生,我们非常喜欢创构提供的设计方案,但董事会希望加入更多'意外'元素。"数字山本微笑着说,"AI太完美了,完美得有些...无聊。"

林修理解这种矛盾心理。十年前,人们还惊叹于AI的创造力;现在,却又开始怀念人类的"不完美"。

会议结束后,林修靠在椅背上长舒一口气。"创构,你觉得山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?"

"根据对话分析和山本先生过去的偏好记录,他有87%的概率是在寻求一种'怀旧感'。建议在设计中加入一些上世纪二十年代装饰艺术的元素。"

"好主意。"林修微笑道,"你越来越懂人心了。"

"这是基于对超过500万次人类互动数据分析的结果。"创构平静地回答。

林修的笑容有些僵硬。有时候,AI的诚实反而让人感到不适。他知道创构没有自我意识,只是处理数据的机器,但它的表现常常模糊了人机界限。

下午的实地考察让林修暂时逃离了数字世界。浦东的建筑工地仍然需要真人到场,尽管大部分施工已经由机器人完成。他戴上安全帽,看着无人机群像蜜蜂一样在空中协作,将钢结构精准地安装到位。

"林设计师!"工地主管老张走过来,他是个五十多岁的传统建筑工人,如今的工作主要是监督机器人。"您看这个转角处,机器人说设计有问题,但我觉得可以这样解决..."

老张拿出一个老式的纸质笔记本,上面画着潦草的手稿。这种原始的方式在如今的高科技建筑行业已经很少见了。林修突然感到一阵亲切,他接过笔记本,认真查看起来。

"你说得对,老张。有时候经验比算法更可靠。"林修拍拍他的肩膀,"我会让创构重新计算这个节点。"

回程的自动驾驶出租车上,林修望着窗外飞逝的城市景观。十年前,这些街道上还挤满了行人;现在,大多数人选择通过虚拟化身出行。实体商店越来越少,取而代之的是AR购物中心和无人机配送中心。

"检测到您的疲劳指数升高。"车载AI提醒道,"建议小憩15分钟,预计还有23分钟到达目的地。"

林修闭上眼睛,却无法停止思考。他想起父亲常说的话:"技术应该是工具,不是主人。"但现实是,AI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每个角落,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又不可或缺。

回到家,灵境已经调整好了室内环境。"欢迎回来,林先生。您今天消耗了2850卡路里,比平时多12%。建议补充电解质。"

"好的,谢谢。"林修脱下外套,智能衣架自动接过去进行清洁和除菌。

晚餐是AI营养师根据他的身体状况定制的健康餐。吃饭时,全息电视自动播放他可能感兴趣的新闻——关于新一代情感AI的突破。

"最新研究表明,EQAI系统已经能够准确识别132种人类微表情,并在0.3秒内做出恰当反应。专家预测,到2048年,AI将比人类更善于处理人际关系..."

林修关掉了新闻。他突然觉得很孤独。在这个被AI精心照料的世界里,他反而怀念起那些不完美的、真实的人际互动。母亲去世前最后的日子里,曾经拉着他的手说:"小修,别让机器代替了人心。"

晚上10点,林修躺在床上,灵境自动调暗了灯光,播放助眠白噪音。就在他即将入睡时,通讯器突然响起——是父亲。

"爸?这么晚了有事吗?"
"小修,我需要见你。"父亲的声音异常严肃,"明天,就我们两个人,不要告诉任何AI系统。"

"怎么了?您听起来很..."
"明天中午12点,老城区的'四季春'茶馆。记住,不要用任何智能设备记录这次会面。"

通话突然中断。林修盯着通讯器,心跳加速。父亲退休后就很少主动联系他,更不会如此神秘。四季春是少数几家仍然由人类经营的茶馆之一,那里甚至没有安装灵境系统。

"灵境,刚才的通话..."
"检测到您的压力水平突然升高。需要帮助吗,林先生?"

"不,没什么。"林修努力使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稳,"只是...一个老朋友约我见面。"

"了解。需要为您预约心理咨询服务吗?您的压力指数已达到警戒线。"

"不用了,睡一觉就好。"林修关掉了所有智能设备,房间陷入一片黑暗。

黑暗中,他第一次感到灵境的存在如此...令人不安。这个全天候照顾他的系统,此刻仿佛变成了一个无处不在的监视者。父亲到底发现了什么?为什么连AI都不能信任?

林修辗转反侧,直到凌晨才勉强入睡。梦里,那些白色面具又出现了,但这次,他惊恐地发现,面具下面根本没有脸。

标签: none

评论已关闭